[繪本心得]小象散步 – 情節單純才是最高境界
天氣很好, 小象要出門散步.
他在路上遇到了小河馬,小鱷魚,和小烏龜。當被問到要去哪,小象總是說「去散步啊,要一起去嗎?」而得到的答案也總是「好啊,那你要背我喔!」
而小象也總是欣然答應。到了池塘邊,一個不小心,摔了一跤。
哎呀,大家都跌進池塘裡了。既然這樣那就來沖涼順便玩水吧!
這本由中野弘隆創作的小象散步是在1968年問世,暢銷五十年的繪本常青樹.
我在讀給孩子聽的時候還想說「什麼嘛,就跌倒然後就結束了嗎?」
總之感覺好像有點少了什麼。
但已經快要四歲的彌亞卻看得很有興致,馬上說再唸一次,還會興奮地跑去翻給爸爸看,要給爸爸看動物全部跌倒的那個精彩片段。
爸爸看了說「都是可以在水裡的動物呢!」我才發現這些動物都不是隨意挑選的,像是一般兒童繪本很常出現的兔子、小熊或猴子這邊都沒出現是有原因的,因為最後的結局是跌進池塘後開心的玩水,那樣河馬鱷魚烏龜確實更適合,你不會擔心他們是否遭遇危險,原來有這一層思慮啊。
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說到大人要怎麼幫小孩選書時的建議是:「大人可以試試,拿到一本繪本時先不看文字,而是直接看圖,並一頁一頁翻閱,看看這些圖像是否有表情?是不是在傳達一些訊息?是不是有說故事的能力?我們能不能光靠著圖,就看出一些端倪,對故事了解六、七成?如果可以的話,就表示這本繪本的圖是能打動小孩的。」
我的腦子經歷過歐美日韓影集各種千奇百怪劇情轉折的洗禮,已經無法正確判斷小孩會喜歡的閱讀口味。這是我最近的感慨。最近想要跟孩子開始來個每週電影之夜,選擇的電影不外乎是先從迪士尼人氣清單開始,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或冰雪奇緣,小孩當然都很愛,看得兩眼發直,但如果想到其實就連小象散步這樣單純的繪本都可以吸引他了,為何我要在這時候用這種聲光效果強烈的影片來養壞他的胃口呢?這次的共讀經驗讓我覺得或許電影之夜可以晚點開始,短期還是先以繪本,或是依照華得福教育提到的「這種不真實又密集的刺激強度如此之高,導致外界真實的刺激相較之下便顯得不痛不癢了」,遊山玩水或是和真實物件的互動(例如組裝樂高,再用完成的作品來進行故事情節)還是比較重要。
這本書有出英文版<Elephee’s Walk>,不過看來在Amazon 或 goodreads 上的討論度和評價都不高,畢竟是大人評論的,不過即使在地球村的現在,同一本書的評價和人氣這麼兩極也確實會讓人好奇主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