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心得] 是誰還不睡覺 – 應該先做功課再進行共讀的
九點了,該睡覺了喔!是誰還不睡覺呢,是貓頭鷹?還是小貓?還是小偷? 晚上啊,可是幽靈出來的時間喔,不睡覺的話…..
簡潔的文字,剪紙拼貼出可愛的角色,第一次讀的時候彌亞就被逗得開心咯咯笑,馬上要我再講一次,還跑去模仿幽靈的聲音給爸爸聽,在那之後的幾天,這本書都是彌亞的最愛。可是,才不過兩三個禮拜的光景,當我在睡前又拿出這本書念完的時候,彌亞突然說,『媽媽,這本書以後不要再唸了』。我大受挫折,『怎麼了,你之前不是很喜歡嗎?』『嗯,我覺得 …』 他欲言又止『怎麼了呢?』禁不起我再三詢問,他翻到幽靈出現的那一頁說『這個念完晚上幽靈會跑出來。』
好吧,記得看過一句話,「孩子忽然不再喜愛某個事物是正常的,一直持續同樣的熱情才是比較奇怪的,所以不用一直追問為什麼」,想想又豈止是孩子,青少年或成人都一樣吧,有時候就忽然不喜歡了。
好喜歡這孩子啊,好可愛又好生動。
這本書在日本是1969年出版,至今仍是人氣繪本,在日本可以說是老中青三代都可能唸過的繪本。但在台灣看起來似乎是 2018年出版之後就沒能再版了?目前也是絕版狀態,幸好圖書館還借得到。
在我前幾次和彌亞一起唸完,他很喜歡的時候,我就是很開心又遇見一本我和他都喜歡的繪本,這種時候通常唸起來輕鬆又有趣(有些繪本很拗口,或是情節讓我覺得有點牽強)。但在昨天他表達不太想再看這本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其實這本書,確實也可說是用恐懼來達成控制孩子行為的目的。彌亞爸爸有幾次也都會說「不快點睡覺霸王龍會跑出來喔」這種我有點不以為然(卻很有效)的話,但之前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本書也是同樣的方式啊,難怪,明明這本是瀨名惠子的代表作,但目前市面上還買得到的都是她其他作品。
在 goodreads上也看到其他讀者寫出『不太喜歡用恐怖的方式來嚇小孩』的評論,但在日本繪本網站上卻是一面倒的好評。我不會日文,但用Google 翻譯勉強看出有家長說『在NHK上看過一篇報導,孩子童年的恐懼經驗是培養歡笑的重要因素』
「子ども時代の肝試しや、“怖い”と思う感情は、逆の“笑い”や“喜び”の感情を育てる大切な要素」
另外在誠品的產品頁面,也看這樣的解釋:
書中的幽靈並不是威脅孩子早點睡覺的存在,相反的,不睡覺的孩子若可以自由的飛來飛去,也有小讀者會說:「很好啊,我要去!」孩子們是知道這一點的。因此書中所營造出來的是一種氛圍,那就是:「即使我有一點害怕,但是我仍然喜歡。」如此矛盾又有點複雜,刺激又有點興奮的心情。書中的幽靈可以跟小讀者成為朋友一樣的關係,而非是讓孩子害怕與恐懼的來源。
這讓我想,如果我有早點看到這句話就好了,那我在共讀時,也許就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開啟想像,不要讓彌亞覺得會被鬼帶去恐怖的地方,離開爸爸媽媽,而是晚上不睡覺嗎?那就去天空自由自在的飛翔,不受地心引力拘束,還可以問他如果這樣你想去哪邊看什麼?去動物園好不好?去美國好不好,那邊現在可能是白天喔,然後天亮了就回來了,因為幽靈白天要去睡覺了。
如果我當初有講這樣的話可能會更好一點,不過暫時就先不要再拿出這本了。或許等彌亞四五歲的時候可以再試試看,下一次要當一個稱職的導讀人。